宏景国际教育

宏景国际教育

当前位置 > PLAB >最新资讯 >
英国医生重患者感受 中国医生劳动强度惊人(wa
英国初诊病人难约专家看病
“我们在格拉斯哥大学医学院的附属医院见习,平均每人轮转四到五家医院。”中山大学医学部八年制博士班的涂健说,在他们看来,英国的医疗卫生体制有值得中国学习之处。
 
“英国医生的工作量远不如中国医生大。”涂健说,他在外科见习,平均一周看两次手术,每次有两到三台手术。通常一名医生一上午接诊病人总数不超过20人,一旦超出这个数字,医生就会向负责预约的护士抱怨“今天预约人数太多,无法保证出诊质量”。
 
“不比不知道,在中国挂教授号真是太容易了!”江苏姑娘生金说,在英国,普通初诊病人必须首先经过家庭医生的诊断,如病情无法处理,则由家庭医生代为预约公立医院的医生,“病人无法选择出诊专家。预约当天,到医院时由医院根据病情来分派出诊医生。”
 
在妇产科见习的郭俊良说,英国医生可以自由选择执业地点,有的专家一周只在公立医院做一天手术,其余时间则去私立医院出诊,给病人选择机会:想享受免费医疗,则到公立医院排期等待就诊;想快点看上病、想投奔名医,则要自费去私立医院就诊。
 
英国医生收入高善于安慰病人
三位受访同学都表示,接触到的英国医生有强烈的职业认同感和自豪感。郭俊良说,虽然年轻医生很辛苦,但职业前景和可预期收入是比较理想的。以主治医生为例,年薪达到15万英镑,这令月收入不过几千元的中国同级别医生无法企及。
 
“我和患者交流,发现患者对医生普遍比较尊敬。”郭俊良说,这也许是英国医生自豪感的来源。“英国医生特别善于安慰病人。”生金说,在内科见习期间,她经常可以听到医生对病人诚挚地说:“我们一定尽最大努力去帮助您。”有些医生在出诊时甚至握住病人的双手,这情景或许会令中国同行感到“肉麻”,但对病人的安慰效果一流。
 
“英国医学教育非常重视医患沟通,医生的沟通技巧非常棒,需要我们学习。”郭俊良说,国内医学教育近几年才开始重视培训沟通技巧,很多医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前主要靠自学,工作后跟着老师学习,仍有不足。
 
英国学生更爱提问 中国学生理论功底更扎实
据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教学科杨素清科长介绍,2014年共有十名格拉斯哥大学医学生到中山一院见习,同时中大医学部在八年制本硕博连读的六年级学生中选拔出九人,赴英进行交换见习。同年,中山大学医学部又迎来了英国伯明翰大学的暑期交换生。
 
“西医传入中国的历史只有一百多年,过去一直是我们在向西方学习。如今中外医学界进行深层次的教学合作,也从一个侧面证明,中国的医学教育得到了国际医学界的认可。”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党委书记、中山大学医学教务处处长肖海鹏教授认为,两国医学生可在海外见习中开阔眼界,换位思考做一名好医生,需要付出哪些努力。
 
“英国学生比中国学生更热爱提问,对老师教学的反馈更加直接。”辅导英国交换生的中山一院胃肠外科张信华医师说,相对而言,中国医学生的理论功底更加扎实。这种直观的比较,有利于医学教育的调整。
 
实际上,这种交流也有助于公众理解中国医生和中国的医患关系。肖海鹏表示,鉴于中国医疗卫生资源尤其是优质资源短缺的现实条件,为满足公众的就医需求,中国医院开展夜诊、夜间手术等服务,这对国外医学界来说是不可思议的,这也体现了医生和医院的社会责任。
免费领取PLAB学习资料包

获取验证码

关注PLAB公众号

版权所有: 深圳市泛特宏景咨询有限公司
粤ICP备10094233号
400-110-8128